孩子,我應該留給你什麼?

 

╱Carol(奧林大穎文化總編輯)

 

守著陽光守著你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說的
一個小男孩有一個好朋友,

小男孩從小就跟這個好朋友每天形影不離,

這個好朋是一隻小豬,

而這個小男孩的爸爸是個以殺豬為生的屠夫,

小豬養大了,

有一天會是爸爸要屠宰的對象。

   
小男孩一直很怕小豬長大,

他怕失去最要好的朋友。  
   
可是,

小男孩不知道的是__爸爸也快死了,

因為爸爸得了〝癌症〞,
醫生告訴爸爸只剩半年的時間可活了。
   
爸爸還是每天靜靜的工作,

他想只剩半年了,

更要好好工作,

多賺點錢留給兒子過日子。
   
「除了錢之外呢?孩子,

我還應該留給你什麼呢?」

爸爸這樣想著。
  
爸爸告訴小男孩:

『再過一陣子,我要殺你的那隻小豬了,

到時候,請你當我的助手,在一旁幫我。』
小男孩不只悲傷,還很生氣。
他想:『爸爸真過分!真殘忍!』  
   
爸爸依然每天工作、殺豬;

小男孩對小豬很不捨,

全心全意珍惜跟小豬相處的每一天,

也因為對爸爸的不諒解,

小男孩要求自己要更堅強面對這一切,

他不願在爸爸面前示弱。
   
到了該殺小豬的那一天了
爸爸沒有殺小豬,

因為爸爸在那一天死了。  
小男孩靜靜的流眼淚,

他終於了解爸爸的心意了。  
   
小男孩沒有嚎啕大哭,

因為他對『失去』一直有準備,
  
現在他更知道──爸爸要他一直有這種準備。  
每個父母都愛孩子,愛的方式通常只想到

【保護孩子、給孩子快樂、讓孩子得到很多!】  
   
但是,人生不只是一直得到的吧?
我們還要面對很多的『失去』。
大一點的失去,是像那個小男孩一樣,失去至親;  
小一點的失去,有可能是丟掉一個心愛的玩具,  
或是一個好朋友搬家、轉學。
   
這些不都是孩子每天都在面對的嗎?
怎麼能不教呢?
怕孩子被綁架,最好的保護不是一天二十四小時跟著他,
而是教他遇到狀況時如何自保;

怕孩子生病,不要將他關在無菌室,  
而是教他懂得自我保健,

萬一生病了,又該如何自救;怕孩子跌倒受傷,  
更要教他如何讓自己避免跌倒,

萬一跌倒了,自己又該如何處理……  
   
愛孩子,愈要想:
『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他身邊時,我該留什麼給他?』  
讓孩子學會面對『失去』、

面對不那麼完美的人生、有能力安慰自己,我想是必要的。
  
所有對孩子的發展觀察及研究報告都一再顯示,

一個孩子將來賴以為生存的、

足以跟別人競爭的能力,

絕不是英文、數學、電腦這些技能,

而是抗壓性、挫折忍受力、處理問題的能力、

能不能自我管理、知不道自己要什麼、

能不能體諒別人、跟別人好好共處等等……


這些作為一個人的【完整人格特質。】
技能,只要想學,一段時間就可以學會;

天生的人格特質,

則需要從小很精細的觀察、引導、培養,

長大了,帶著這些特質去面對自己人生的種種問題,

從小沒學會這些,長成大人了,

人格特質成形了,再要彌補往往辛苦加倍,

有時也未必能扭轉得過來。

 

一個有美好〝人格特質〞的孩子,

不管父母在不在身邊、

不管將來會碰到多艱困的環境和人事,

我想他都可以自己泰然自若的生活下去吧!


而這?  

不就是每一個為人父母者最想要、

也最應該留給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