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電資學院
光電科學研究所

電子報

37期: 發行日期:10011

光電所訊息

江海邦教授受邀擔任旺宏科學獎評審,並參加1219日於六福皇宮舉行之頒獎典禮

●恭賀光電所博士班學生呂東原同學已於991223日通過博士學位考試,取得博士學位。

●恭賀光電所博士班學生朱正弘同學已於991224日通過博士學位考試,取得博士學位。

●恭賀光電所博士班學生林汶志同學已於991224日通過博士學位考試,取得博士學位。

 

 

我的座右銘是--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

                                                                                (引自 但丁)

        

海洋大學校友聯誼網  http://ob-chat.ntou.edu.tw/

海洋大學光電科學研究所網址:http://ind.ntou.edu.tw/~ieos/

海洋大學光電科學研究所電子報網址:http://ind.ntou.edu.tw/~ieos/news/main5.html

電資學院電子報網址:http://www.eecs.ntou.edu.tw/10enews.html

海洋大學光電科學研究FACEBOOK網址: http://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0681139454

海洋大學校友服務組FACEBOOK網址http://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0074746832

人物特寫-94劉俊佳校友

海大光電書軒

學校訊息

10013(星期)因校慶補假一天

本人劉俊佳於2005畢業於海大光電所。在二年實驗室時間研究主題為光學原件相關應用與量測,因此對於光學知識有了更深入的鑽研。加上本身對於光學有極高的興趣,所以熱此不疲的學習與參加相關活動,而這項熱忱墊立了日後在光學方面的觀念與知識。

 

畢業離開學校後因為對於光學元件產業充滿極高的興趣,而且中部又是台灣光學產業的重鎮,因此第一份工作選擇在玉晶光電任職,所從事為光學設計,主要為從事設計鏡頭與LED光型,由於是屬於研發性質,因此要反覆設計,並與產線協調機構方面是否可行並試做,所以從帶案子中,學到了機構設計、模具結構與射出、檢測儀器使用、解決問題能力等等,熟悉到由開發到量產整個流程,並培養出與各單位協調的能力。之後配合公司任務出差到中國,在此次行程中知道了中國的發展與練習如何跨國合作事宜。訓練自己如何能獨立完成所交辦的事務。

之後轉職到勝華科技,除了從事光學設計外,因為公司生產LCDLCM,所以接觸了導光板設計,剛好導光板上的LED設計知識之前有經驗,因此更能靈活運用。因為深處研發部門,所以在工作上,學到LCD相關原理與知識,之後並參與開發。接著隨公司研發重心移到觸控面板上,因此鑽研此方面的設計與應用,恰巧遇到IPhone帶動的的觸控熱潮,因此能有機會接觸到世界頂尖的團隊與設計,得到很多有價值的經歷,並啟發去開發各種搭配光學的應用產品。

在大學學歷已經很普遍的環境下,在研究所的時間就更顯重要。好好規劃黃金研究所的數年時光,這將會決定你的未來競爭力!!及早立定未來的方向與目標,不要浪費這黃金的碩、博士生涯。在學校時盡量學更多,養精蓄銳,平常就要時時充實自己,有一天一定會用得上。出社會開始工作後,不要侷限所學範圍,不要排斥與自己不相關的事情,多多各方面接觸,讓自己成長。社會經驗很有價值,對於日後自身都有加分效果。萬事平地起,腳踏實地一定會成功。

最後,祝海大光電的老師們、校友們、學長學姐們與學弟妹們,在新的2011年事事順心。

書名:太平輪一九四九航向台灣的故事

作者:張典婉 出版社:商周出版出版日期:20091009ISBN9789866369544

海大圖書館館藏:五樓中文書庫區 783.31 1154 C162867

內容簡介:

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從一九四六年到一九四九年間,大批新移民踏上台灣的土地,加入了台灣新住民的行列。

隨著國共兩黨局勢緊張,原來每週定期往返上海與基隆之間的太平輪,就這樣成為人們從上海到台灣的逃難船。他們只聽說台灣四季如春,有甜美的香蕉與鳳梨,於是許多人變賣家產,攜家帶眷想盡辦法,擠上這艘航向南方的船舶,尋找一生的太平歲月。

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七日正逢農曆小年夜,黃浦江頭擠滿了人等著上船。直到傍晚這艘船才啟航,夜裡,為了閃躲宵禁,沒有掛信號燈的太平輪與運煤船建元輪迎面撞上,約莫子夜十二點,船沉沒在浙東舟山海域……在海上漂流的生還者只有三十六名,近千名乘客沉入舟山群島附近,一輩子渡不過黑水溝,也踏不上台灣的港岸。

有人出生在太平輪上;有人一家大半皆死於船難,帶著心痛的記憶過了一生;也有人因為到了台灣,在這片島嶼活出了精彩人生。本書作者採訪了船難生還者、遺腹女、船公司員工後代等,受難者家屬如著名球評家張昭雄國際知名刑案鑑識專家李昌鈺知名音樂家吳漪曼回教聞人常子春等,以及因錯過船班而與死神擦肩而過的經歷,還有搭著其他班次來台的名人也述說著當年的回憶……

「你們年輕人不會知道饑餓是什麼滋味!」刑事鑑識專家(forensic scientist)李昌鈺博士說,這場變故讓他從小就學會節儉,還有對母親的深切情感。李昌鈺博士後來考上了海洋大學,同時卻發現中央警官學校招生,學費全免且倒貼生活補助,將來工作也有保障。這成了他神探之路的起點。但李昌鈺博士一直覺得,他本來有可能是銀行家或經濟學者。時光荏苒六十年,太平輪的故事,有如記憶的拼圖,勾勒出大時代的故事。而他們都是台灣的共同記憶!

作者簡介:

張典婉(個人部落格:blog.chinatimes.com/ways1234),資深媒體工作者,聯合報兩屆報導文學獎得主。原生家庭來自江西南昌熊家,在苗栗頭份客家村成長。父親曾為康有為萬木草堂最後門生,曾任第一屆中華民國外交人員,派駐日本、新加坡等地,光復後,回到台灣故鄉,長期受「相關單位關愛」,後半生務農終老。母親乘坐一九四八年太平輪到台灣,從上海富家女到苗栗客家媳婦,身分證籍貫改為台灣,生前常談及太平輪逃難的往事。二○○○年母親過世後,發想寫太平輪記事,二○○四年起參與「尋找太平輪」紀錄片採訪,二○○五年紀錄片發表後,開始寫作本書。 (林泰源老師推薦)

happy new 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