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張清風老師研究室

水生動物生殖生理暨內分泌實驗室 (Reproductive Physiology and Endocrinology in Aquatic Animals Laboratory)

 

首頁  |  個人簡介  |  課程資料  |  教學資訊  | 組織成員  |  得獎專訪  | 學校服務  |  生活花絮  專題報導  | 相關連結   |  聯絡方式  國際合作與國際學術會議  |  English  


魚類的男女女男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 水產養殖學系 張清風 教授

大部分的魚類和我們人類一樣,男的就是男的,女的就是女的。不過,也有一些魚類是雌雄同體的,其中有一些種類會先發育成為男的,再發育為女的,這一類的魚稱作「先雄後雌型」,例如黑鯛、紅小丑魚等;若是先發育成為女的,再發育為男的,則稱為「先雌後雄型」,像石斑、鱸魚等。

為什麼魚類的性別會有轉變呢?有些可能是由於族群因素,也就是說在同一個族群中,男與女之間會維持一個穩定的比例,若是將男的移走,其中一尾女的就會在數天內轉變成為男的。另外,像黑鯛在年紀比較小的時候是男的,長大後變成女的,這樣母魚的體型會比較大,也就能夠產更多的卵,有利於族群活存,同時還可以避免兄弟姊妹成婚(就是「近親交配」)。這些原因都可能促使雌雄同體的魚類,慢慢演化出性轉變的生殖策略。

目前研究比較清楚的雌雄同體魚類是黑鯛。牠在每年12月下旬到隔年3月,肚子變大,生產小黑鯛魚苗,這個時期稱為繁殖季節,黑鯛在第一年與第二年的繁殖季節是公魚,從第三年開始,大約有一半的魚會自然性轉成為母魚。

黑鯛的生殖腺同時具有卵巢組織與精巢組織,在第一年與第二年的非繁殖季節(6-8),卵巢組織發育成為主要的部分,但到了繁殖季節時,精巢組織會快速發育,成為成熟精巢產生精子,這時候是公魚。在兩歲以後,精巢慢慢退化而卵巢發育達到成熟,到三歲時,同一隻魚在繁殖季節改成產生卵子,牠就變成母魚了。

由最近研究資料得知,魚類性轉變和「賀爾蒙」的改變有密切的關係,是一項很複雜的「內分泌」的作用,但到現在我們還不清楚是什麼因子控制了「賀爾蒙」的變化。(2001/1/15)